工作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工作动态
    【健康科普】齐心协力,遏制耐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浏览次数:399 投稿:宣传统战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5


     每年11月18日至24日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确定的“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今年的主题是

    “齐心协力,遏制耐药”

    微生物耐药

    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

    遏制与延缓微生物耐药

    需要全世界每个人共同参与


    01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所谓微生物耐药,是指微生物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所以,由于耐药性,感染变得越来越难或无法治疗。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

     

     

    02 什么是抗生素

           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03 什么是抗菌药物?
    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04 “微生物耐药”如何产生?

    “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适用于微生物。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的极少部分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原本占多数的敏感细菌不断被杀灭,耐药菌就大量繁殖,从而使细菌对这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而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细菌为了生存,也会进化出耐药机制,从而抵抗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刚被发现时,对许多细菌都敏感,但随着青霉素大量使用,有些细菌为了生存,产生了一种酶,能破坏青霉素的结构,从而使其不能再发挥作用,导致本来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现在耐药率达到90%以上。为了解决青霉素耐药,新的抗生素比如头孢菌素(常以“头孢XX”命名)、喹诺酮类(常以“XX沙星”命名)等被不断发现或发明出来。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聪明的细菌不断产生新的耐药机制,而且耐药性可在不同的细菌之间传递,如果不恰当地使用多种抗生素,则可导致多重耐药菌,甚至对目前几乎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的超级细菌。而研制新的抗微生物药物越来越难,据统计,研制一种新型抗生素可能需要10-15年,花费超过60亿元,因此,我们只能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的武器。

     

     

     

    05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一、把抗菌药物等同于消炎药。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起作用,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减轻炎症,起到退热止痛的作用,起到“治标”的作用。抗菌药物所针对的是引起炎症的细菌本身,起到“治本”的作用。

    很多炎症并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这样的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

     

    误区二、感冒发烧、腹泻就用抗菌药物。

     

    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抗菌药物无效。一半以上的腹泻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

     

    误区三、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比如,用抗菌药物1天,发热不好转,就认为药物无效,马上更换抗菌药物。实际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观察2~3天,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

     

    误区四、一旦有效就停药,导致疗程不足。

     

    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要达到一定的疗程。如果停药过早,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反复。比如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在患者体温正常后仍需要继续用药,总疗程达到3~4周。而且,疗程不足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误区五、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

     

    如果窄谱抗菌药能杀灭病原体,不宜用广谱抗菌药,因为后者可能同时杀灭人体内的有益细菌,导致人体内菌群紊乱。

     

     哪些情况容易引起微生物耐药?

     

    以下情况容易引起微生物耐药:

     

    ▲滥用抗微生物药物。各类抗微生物药物只针对某一类微生物有效。如抗细菌药物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如果不是细菌感染(如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引起的),用了不仅无效,而且可能误伤我们的身体里的正常定植细菌,诱导细菌耐药,还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

     

    ▲使用剂量或疗程不恰当。选对了抗微生物药物并不代表一定能杀灭病原微生物,有些人害怕副作用或者产生耐药,使用较低剂量或者一好转就停药。其实长期暴露于低剂量,不仅杀不死病原微生物,反而更容易诱导耐药;同样,疗程不足,病原微生物可死灰复燃,而且正如尼采说的:“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顾名思义,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误伤正常菌群。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感染,应首先尽量明确是什么细菌,再针对性选择窄谱抗生素。


     

    我们可以做的有哪些呢?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微生物耐药问题。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4部委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近期,再次发布《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关注的领域从细菌耐药扩大到微生物耐药。多部门聚焦突出问题,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技术规范、加强使用监测、开展专项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细菌耐药形势整体稳中向好。但形式依然严峻,遏制耐药需要广大医务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在2022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多部门联合发出倡议。

    ▲倡议医务人员:

    遵守国家关于抗微生物药物管理的政策措施,坚持合理用药原则,按照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用药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合理开具处方,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减缓微生物耐药。

    ▲倡议社会公众:

    不要盲目购买和随意服用抗微生物药物,应当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通过权威媒体获取专业的科普常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张俊)

     


    顶部 打印 关闭

    微信号:zmdszxyydyh

    copyright(c)2008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地址:驻马店市中华路西段747号

    24小时服务热线 0396-965558

    急诊:0396-2726120 2726243

    豫ICP备05004515号-2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367号
    预约挂号
    门、急诊就医流程
    住院服务流程
    检查检验须知
    坐诊时间
    医保指南
    病历复印
    家庭化产房
    特殊人群优先措施
    来院路线
    投诉流程